Skip to main content

经济适用男ZT

送走了闹空格运,迎来了非常的2009,好像每个月都有触动档的G点的事情哎。昨天俺的网络日志也打不开了,原来服务器的IP被GF打不溜咔嚓了,也不知道上面那个部落格捅了G点?

两个会议期间,屁民要老实点。不然,只能联想,王三表这下子不能联想了。


女白领争相追捧“经济适用男”(ZT)

  “我要征的标准就是‘经济适用男’!”近日,记者在一些婚恋择友论坛上看到,许多女白领摒弃“金龟婿”的择偶概念,纷纷喊着金融危机了要嫁经济适用型男人,一时间,“经济适用男”成为网络上最火的新词之一。由“经济适用房”演化而来的“经济适用男”是指顾家,有责任感,有工作能力和较好品质,收入能够应付正常生活的新好男人。

金融危机稳定最重要

 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,许多女白领认为“经济适用男”最大的优势是让人有安全感,这一点在经济危机中更显重要。“钱不在多,够用就行。”正在寻觅佳偶的杂志编辑杨小姐告诉记者:“以前一直想找个金融圈的精英,经济形势这么不景气,外企经理还说裁就被裁了。现在就想找个工作稳定的对象,知道心疼人,有安全感比什么都重要!”

  “经济男和金龟婿就像白开水和饮料,白开水没饮料好喝,但是解渴而且喝不腻。”月薪2万多的外企销售经理赵小姐刚找了一个月薪几千元的“经济适用老公”,她告诉记者,自己压力大挣得多但金融危机下缺乏稳定感,经济适用男对老婆更细心体贴,更热爱家庭,从不拈花惹草,挣钱虽然不多,但也能过上中等生活。以前觉得这类男人没本事,现在社会这么动荡浮躁,才觉得这样的男人让人放心。

6成女性要找经济适用男

  在女白领们的具体描述中,“经济适用男”的形象被清晰地勾勒出来:发型传统,相貌过目即忘,性格温和,工资无偿上缴给老婆;不吸烟、不喝酒、无红颜知己,月薪3000至10000元。经济适用男一般从事教育类、IT行业、机械制造、技术类等行业,有支付住房首付的能力。

  在“百合网”、“世纪佳缘婚恋”等网站的帖子上记者看到,“经济适用男”已经成为许多网友征婚中的要求。在55BBS的一项论坛民意调查中,“你愿意嫁给经济适用男”,有6成以上的被调查女性表示希望一半“经济又适用”。而在“你认为自己是经济适用男吗?”的调查中,更是大批男性争着标榜自己就是顾家、爱老婆、努力工作的“经济适用男”。

危机加速择偶观回归

  选择“金龟婿”到“经济适用男”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时代标准的更迭。曾几何时,众多女白领追捧的“金老公”标准为有房有车,年薪至少50万以上,许多女白领都以嫁了这样的老公为荣耀。而现在众多嫁了“经济适用男”的女人自豪地喊出:“比我老公顾家的没我老公有钱,比我老公有钱的没我老公顾家!”

  社会学家胡申生教授告诉记者,许多女性内心深处都会希望未来的伴侣有殷实的经济基础,但在钱财与人品权衡中,更多的人偏向后者。金融风暴只是加速女性择偶观回归现实的速度。他表示,“经济适用男”身上的优点大多数是隐性的,需长时间接触了解才能体会得到。

  记者还了解到,由“经济适用男”同样衍生出了“经济适用太太”的概念,在金融危机下,不少年轻女性表示要当“经济适用太太”,重视家庭的稳定,学会理财;衣着简朴,不追求奢侈生活;更愿意亲自下厨房做饭。(记者傅洋)

Comments

Popular posts from this blog

一则中国食物历史的段子

某人穿越到先秦,来到一家餐馆,肚子好饿。 “里边请,请问客官是打尖还是住店?” “打尖!来碗西红柿鸡蛋面。” “抱歉,客官,面条要到宋朝才能成形呢。西红柿现在南美洲才有,明朝末年才传入中土。小店目前只有鸡蛋,要不您点一个?” “什么鸟店!连碗面都没有,馒头包子总有吧?上一屉!” “这位爷,也没有。馒头包子得等到诸葛丞相讨伐孟获的时候才有,抱歉了您呢。” “擦!你们不会只供应白米饭吧?” “瞧你说的。咱是在关中,水稻原产亚热带,得翻过秦岭才能种,咱也没有。” “要死了!那就来个大侠套餐吧,半斤女儿红,二斤熟牛肉……你捂我嘴干嘛?” “客官,小点声!官府严禁私宰耕牛,被人告了可是充军流放的大罪,万万不敢啊!再说女儿红是吴越才有,咱是在关中!” “得得得,酒我也不喝了,茶水总有吧?” “茶?那玩意儿到汉朝才有,哪怕到唐朝也是士大夫喝的,咱也不可能有。” “干!那就不吃饭了,来根煮玉米吧!看电视剧大秦帝国里不是有玉米地吗?” “那是导演瞎拍。玉米现在还在墨西哥呢,要等明朝末年才传入中国。” “那上点水果吧。大热天的,来半个西瓜。” “呃,西瓜是非洲特产,要到北宋末年,才从契丹传到汉地……” “没有西瓜,苹果总有吧?” “真抱歉,西洋苹果十九世纪才从欧洲传入中国。客官,您别点水果了,我可以负责任地告诉您,像什么葡萄啦,芒果啦,石榴啦,草莓啦,菠萝啦……您现在都吃不到。” “你他娘的店里到底有什么?” “粟米的窝窝饼,您蘸肉酱吃,我还可以给您上一份烫白菜。” “敢情你开的是麻辣烫啊?” “瞧您说的,辣椒到明代才引进呢,我想开麻辣烫也开不成啊!” “没有辣椒,用大蒜代替也行。” “真不好意思,大蒜的种子是西汉张骞出使西域后带回来的。小店只有花椒,只麻不辣。” “那你就不能炒个青菜?非要开水烫白菜?” “您有所不知,铁锅到宋朝后期才能生产,所以没法炒菜。况且炒菜要用菜油,菜油得等到明朝后期普遍种植油菜花以后才有。” “好吧,其实你们可以用花生油……” “花生现在还在美洲,哥伦布发现新大陆以后才开始传播。直到乾隆末年,花生都还十分罕见。” “那就来份烫白菜吧,多

Zorpia 若比邻

今天还收到一封邀请加入 Zorpia 的邮件,打的旗号是照片和社交网站。对于照片分享网站我一向是感兴趣的,点击邮件中的链接转到却不是注册界面,而是直接问我要我的Gmail密码,说是看看我的地址簿里的朋友是不是已经是Zorpia的注册用户。虽然Facebook也有这样的功能,但这是我加入后方便用户查找、邀请朋友的,我还没加入Zorpia怎么就要看我的Gmail朋友了? Google一下 Zorpia ,原来不是什么外国网站,而是香港的网站,还有中文版的,叫做 若比邻 ,名字取得还不错的。也有 blog 反映Zorpia的这一功能不仅仅是查询朋友是否是Zorpia的注册用户,还会偷偷摸摸发送邀请信给地址簿里的朋友,原来是个不道德的网站!另外他也不是什么照片分享网站,而是社交网站,这样子我当然不会加入它了。

这是一种什么心理状态

近日在朋友圈看到一篇关于运动对小孩成长的影响的文章,作者比较了在大陆、香港和美国观察到的孩子们运动的情况。文章应该是由专注儿童成长或者心理健康之类的公众号写的,阅读量虽然没有十万加,但是也有四五万了,所以留言不少。 看了留言仍不住要吐槽。没想到有很多留言是问作者,照片里的书架哪里买的!还有人问什么垫子哪里买?害得我翻上去再看说的什么东西啊。原来文章配的图片有一张是小孩子看书,背景有一排书架,上面全是书。 这人跟人关注点真是不一样,一篇关于运动的文章,看完居然有兴趣的是人家的家具哪里买的!难道你家里也置备了相同的书架,你家小孩也能像照片的小孩一样热爱阅读了? 这是一种什么样的心理呢?也许是想通过模仿别人的生活状态,期望着也能达到人家的“成功”?联想到现在网红推销点东西真是容易,写篇软文描绘一下自己的“高尚”的生活状态,然后很多人趋之若鹜地购买其中的高档生活用品。大概吃着用着和成功人士相同的东西,隐约自己也有点成功人士的意思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