Skip to main content

Balloons Over Waikato 2009



Balloons Over Waikato 2009

Originally uploaded by blue polaris



上回说到到了Hamilton的homestay家,这回说说在那里的衣食住行。上面的照片是当地Hamilton每年3,4月份的一个热气球活动,叫做 Balloons Over Waikato,有来自世界各地的热气球放飞,应该是南半球的著名活动了。还有一个农用机械展览会 Fieldays,也是南半球最大的行业展会。

衣食住行中,衣不是很重要。老外穿的一般比较随便的,特点有两个:

一是老外男的,特别是工人,穿短裤比较多,那种到膝盖的短裤。所以后来我也穿的很多,穿短裤对于干活非常方便。短裤加大头皮鞋,腰间再挂上一圈工具,是不是很干练?

二是当地kiwi喜欢光脚,这一点咱中国人非常不习惯,这不是很脏吗?其实也不脏,因为新西兰灰尘很少,即使街上赤脚走后脚有些灰,回家后在地毯上擦擦就好了。

中国人最注重的还是。很多学生因为不习惯老外的食物,在homestay家中住了不久就搬出去自己住了。还有就是和老外交流困难,生活习惯不一样。

Homestay家因为专门接待亚洲学生,据说从1992年开始,慢慢就转为吃米饭了,所以晚餐基本是天天米饭。不过这米饭的吃法是不太一样的,还是西餐分食制。米多是东南亚的长粒米,蔬菜是一些蒸过的绿叶菜,蒸的过熟颜色都暗了,荤菜多是冷冻肉饼之类的,没有汤,喝超市买的大桶果汁。因为没什么油水,所以凡是中国人吃完过一会儿就感觉饿了,在homestay家又不能自己做饭,这是每天面对的最大问题。

早餐是典型的西式早餐,烤面包+果酱+cereal麦片+牛奶。午餐上学时都是自己带,homestay家先给我准备一点点热狗式面包,吃不饱啊。后来申请多带了一个茶杯方便面,勉强够吃。

如果周末不上学,午餐就是三明治了。Homestay家比较老式,到了下午要吃一点点心,多是自己烤的小饼muffin之类的,上面要涂很多的黄油,我想这是老外补充能量,保持不饿的办法吧。

后来第二家homestay是一家年轻夫妇带一两岁小孩,晚饭比较多样化了,我记得有几样是每个星期轮换的,一天自制大汉堡,一天lasagne,一天(他们心目中的)中国式炒饭,一天自制pizza。

行,国外的公共交通不发达,除了一些大城市外,公车少且贵。上学一个星期内,向班级里的一韩国同学买了一辆30元的自行车,那人买了汽车了。便宜无好货,30元的自行车很旧,轮胎磨损的很厉害了,所以经常被扎破,第一次修理花了20还是40,老外就是换条新内胎,所以最后自己学会了补胎!

过了一年后,自己买了汽车了,学汽车请看 Driving in New Zealand.

Comments

Popular posts from this blog

一则中国食物历史的段子

某人穿越到先秦,来到一家餐馆,肚子好饿。 “里边请,请问客官是打尖还是住店?” “打尖!来碗西红柿鸡蛋面。” “抱歉,客官,面条要到宋朝才能成形呢。西红柿现在南美洲才有,明朝末年才传入中土。小店目前只有鸡蛋,要不您点一个?” “什么鸟店!连碗面都没有,馒头包子总有吧?上一屉!” “这位爷,也没有。馒头包子得等到诸葛丞相讨伐孟获的时候才有,抱歉了您呢。” “擦!你们不会只供应白米饭吧?” “瞧你说的。咱是在关中,水稻原产亚热带,得翻过秦岭才能种,咱也没有。” “要死了!那就来个大侠套餐吧,半斤女儿红,二斤熟牛肉……你捂我嘴干嘛?” “客官,小点声!官府严禁私宰耕牛,被人告了可是充军流放的大罪,万万不敢啊!再说女儿红是吴越才有,咱是在关中!” “得得得,酒我也不喝了,茶水总有吧?” “茶?那玩意儿到汉朝才有,哪怕到唐朝也是士大夫喝的,咱也不可能有。” “干!那就不吃饭了,来根煮玉米吧!看电视剧大秦帝国里不是有玉米地吗?” “那是导演瞎拍。玉米现在还在墨西哥呢,要等明朝末年才传入中国。” “那上点水果吧。大热天的,来半个西瓜。” “呃,西瓜是非洲特产,要到北宋末年,才从契丹传到汉地……” “没有西瓜,苹果总有吧?” “真抱歉,西洋苹果十九世纪才从欧洲传入中国。客官,您别点水果了,我可以负责任地告诉您,像什么葡萄啦,芒果啦,石榴啦,草莓啦,菠萝啦……您现在都吃不到。” “你他娘的店里到底有什么?” “粟米的窝窝饼,您蘸肉酱吃,我还可以给您上一份烫白菜。” “敢情你开的是麻辣烫啊?” “瞧您说的,辣椒到明代才引进呢,我想开麻辣烫也开不成啊!” “没有辣椒,用大蒜代替也行。” “真不好意思,大蒜的种子是西汉张骞出使西域后带回来的。小店只有花椒,只麻不辣。” “那你就不能炒个青菜?非要开水烫白菜?” “您有所不知,铁锅到宋朝后期才能生产,所以没法炒菜。况且炒菜要用菜油,菜油得等到明朝后期普遍种植油菜花以后才有。” “好吧,其实你们可以用花生油……” “花生现在还在美洲,哥伦布发现新大陆以后才开始传播。直到乾隆末年,花生都还十分罕见。” “那就来份烫白菜吧,多

Zorpia 若比邻

今天还收到一封邀请加入 Zorpia 的邮件,打的旗号是照片和社交网站。对于照片分享网站我一向是感兴趣的,点击邮件中的链接转到却不是注册界面,而是直接问我要我的Gmail密码,说是看看我的地址簿里的朋友是不是已经是Zorpia的注册用户。虽然Facebook也有这样的功能,但这是我加入后方便用户查找、邀请朋友的,我还没加入Zorpia怎么就要看我的Gmail朋友了? Google一下 Zorpia ,原来不是什么外国网站,而是香港的网站,还有中文版的,叫做 若比邻 ,名字取得还不错的。也有 blog 反映Zorpia的这一功能不仅仅是查询朋友是否是Zorpia的注册用户,还会偷偷摸摸发送邀请信给地址簿里的朋友,原来是个不道德的网站!另外他也不是什么照片分享网站,而是社交网站,这样子我当然不会加入它了。

这是一种什么心理状态

近日在朋友圈看到一篇关于运动对小孩成长的影响的文章,作者比较了在大陆、香港和美国观察到的孩子们运动的情况。文章应该是由专注儿童成长或者心理健康之类的公众号写的,阅读量虽然没有十万加,但是也有四五万了,所以留言不少。 看了留言仍不住要吐槽。没想到有很多留言是问作者,照片里的书架哪里买的!还有人问什么垫子哪里买?害得我翻上去再看说的什么东西啊。原来文章配的图片有一张是小孩子看书,背景有一排书架,上面全是书。 这人跟人关注点真是不一样,一篇关于运动的文章,看完居然有兴趣的是人家的家具哪里买的!难道你家里也置备了相同的书架,你家小孩也能像照片的小孩一样热爱阅读了? 这是一种什么样的心理呢?也许是想通过模仿别人的生活状态,期望着也能达到人家的“成功”?联想到现在网红推销点东西真是容易,写篇软文描绘一下自己的“高尚”的生活状态,然后很多人趋之若鹜地购买其中的高档生活用品。大概吃着用着和成功人士相同的东西,隐约自己也有点成功人士的意思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