Skip to main content

从mobile phones使用习惯猜国籍

今天在FT中文网看到一片文章,透过手机猜国籍。当然每个人使用手机的习惯不可能完全相同,但是一个国家的人总是带有一定相同的特征,所以我觉得文章中有的描述是有道理的。



亚洲手机用户的国别特征


当我负责英国《金融时报》亚洲报道这一令人喜爱的工作时,曾多次利用在机场等候的时间,观察和我一样的乘客,试图猜出他们的国籍。我发现,判断国籍的一个最可靠的方法,就是观察他们使用手机的方法。


中国人会不顾旁人,直接对着电话大喊大叫。他们腰间通常别着两部(有时是三部)手机。相反,日本人则是彬彬有礼的典范,他们会小声地讲话,而且通常会把另一只手捂在话筒上,以免影响其他乘客。这让我联想到,有时侯日本人在乘坐公共交通工具时还会戴上口罩,这是为了避免把感冒传染给他人。韩国人会把他们的三星(Samsung)手机用一根绳挂在脖子上。菲律宾人则更爱发短信,而不打电话。


欧洲手机用户的国别特征


过去一年来,我一直留心观察欧洲的手机用户,并得出了以下结论(纯属非学术性研究)。任何一位讲电话时习惯于用手指拨弄头发的男性,都可能是法国人。俄罗斯男性和中国人一样,喜欢对着电话高声喊叫,仿佛是想吓跑一只熊,即便是当他们和妻子或情人交谈时也是一样--或许可能更甚。意大利人通电话时手势翻飞,一下就能辨认出来。我曾在米兰机场见过一位排队的意大利乘客,我当时确信他是一名乐队指挥,正在练习斯卡拉歌剧院(La Scala)威尔第(Verdi)歌剧的某段狂野乐章,后来我才意识到:他不过在是讲免提电话。英国人通电话有两种类型:要么自负地用高分贝声音扯着嗓子嚷嚷,要么自觉地避开人群,找个不受干扰的地方。


学术界已经在研究这一课题--这或许不会让你感到惊讶。让人满足的是,他们的一些分析研究结果,似乎与我不经意的观察结论相符。


安帕罗•拉森(Amparo Lasen)博士比较了伦敦、马德里、巴黎三地人群在公共场合使用手机的情况,结果发现在不同国家的文化中,手机赋予了"静止时间和过渡空间新的含义"。安帕罗•拉森是马德里卡姆鲁滕斯大学(Complutense University)社会学讲师。


因此,比如 "生活"在街上的马德里人,通常在公共场合讲话就像在家里一样自由,而且无论身在何处,几乎总是会接听电话。巴黎人将公共场合视为表演舞台,而手机只不过扮演了另一种道具。拉森注意到,独自坐在巴黎咖啡馆里的法国女性几乎总是在讲电话,或卖弄式地把手机放在身边的桌子上。而伦敦人往往将街道视为临时的功能性场所。他们不会长时间闲逛,边走边讲电话。他们明显地更乐于屏蔽来电,或使用语音邮件。


作者:英国《金融时报》撰稿人 约翰•桑希尔(John Thornhill)



Powered by Zoundry

Comments

Popular posts from this blog

返航的某机长和局方调查组的对话

局方:你们为什么返航? 机长:天气原因,对继续飞行没有足够信心,根据总局的<八该一反对>,该返航的返航,机长最终决定是否返航,我就返航了。 局方:根据那天的降落机场的天气情况是符合降落标准的,你们为什么因为天气原因返航? 机长:历史上大部分的飞行事故都是在适航的天气下发生的,如果那些牺牲的机长能意识到这个问题,飞行事故会减少很多。 局方:那其他航空公司的飞机为什么可以降落? 机长:这个问题需要他们(其他航空公司的机长)来回答。 局方:你们是否有串通过集体返航? 机长:对不起,我听不懂你的意思。 局方:有封公开信在你们中间传播了很久,你们返航是否受到了那封公开信的影响? 机长:有这种情况吗?对不起,没有见到过。 局方:你们是否对云南航空公司的管理层有意见? 机长:您说的管理层是指那些人?能告诉我他们的名字吗?很抱歉,我只知道给我们排航班的飞行部领导的名字,他们的工作非常努力细心,兢兢业业,我们都很感激他们给我们做的很多工作。 局方:你是否认为你们的待遇低? 机长:你认为高还是低? 局方:请正面回答我的问题? 机长:你问的待遇包括收入吗? 局方:我指的是全面的待遇,包括收入。 机长:待遇是收入不能混同,虽然之间有一定的联系,但这是两个概念。 局方:那好,那你就说说你认为你的收入和待遇怎样? 机长:这个问题那你要问相关部门的领导了,因为收入和待遇的高低是应该相对于工作的能力和贡献而言的,我不知道我挣这些钱究竟为公司带来多少效益,因此我无法判定高还是低,这是我的最终回答,谢谢! 局方:你知道你们的行为给社会带来的负面影响吗? 机长:请问“你们”的定义是什么?你指的哪些行为?我个人做错了什么? 局方:你们的返航行为 。 机长:我返航是因为天气原因,你说的“你们”我不懂什么意思,听你的意思只要起飞就不许返航,可以这样理解吗? 局方:我说的是集体返航 。 机长:请问你所说的“集体”定义是什么? 局方:“集体”就是指你们同时由于天气原因返航的十八个机长。 机长:那么我是不是可以这样理解,以后遇到该返航的飞行,我要先咨询一下签派,询问有多少架飞机返航了,如果已经达到了十七个,我就坚决不能返航了,必须着陆,不管什么气象条件? 局方:该返航的还是应该返航的。 机长:那这个“该”该由谁决定?是你们调查组吗? 局方:当然是机长决定了。 机长:那我决定...

辣哥和辣妹

辣哥是一名建筑工人,市中心的一处商场重新翻新,辣哥天天来市里上班。 辣哥是一普通洋人青年的模样,剃了板寸就像极了光头党。 休息时,辣哥来到边上另一个商场里吃点东西。因为喜欢吃辣的,我们就称他为“辣哥”。 辣哥吃东西的小店边上是商场的首饰柜台,柜台有位小姐姐营业员,长得还算漂亮,有点高冷。 辣哥到店里没几次,突然有一天,辣哥坐下吃饭,柜台小姐姐跑出来并坐下来和辣哥一起热烈地聊天,居然翘班。 咦,没觉得他俩以前认识啊? 哎,怎么回事?聊完了,俩人告别居然亲一口!哇塞,辣哥泡上了首饰柜台的小姐姐! 于是,柜台小姐姐有了外号:辣妹。 于是,辣哥基本休息时都往隔壁商场跑,辣妹就擅离职守跑出柜台和辣哥约会。虽然俩人偶尔也有冷战的时刻,让人以为激情来得快去的快,好在时间不长,俩人关系还在。 如果在国内,首饰柜台小姐姐估计不会和建筑工人有什么联系。洋人就无所谓啦,其实俩人的阶层是一样的,建筑工人挣得还比柜台营业员多呢。

罗技UE mini boombox蓝牙音箱

之前买书亚马逊送了两张优惠券,买满200减40,不过有限制,只能用于17类商品。昨天优惠券到期,想贪便宜,于是看来看去又买了一个蓝牙小音箱:罗技的UE mini boombox。 亚马逊送货挺快,昨天午夜11点半下单,今天下班前就送到了。 音箱很小巧,做工不错,声音洪亮。和手机、平板电脑蓝牙配对都很顺利,蓝牙接收距离一般,最好中间不要有墙,不然声音会断断续续。 购买之前也看了一些关于蓝牙音箱的评价,漫步者的磨砖M5确实不错,就是价格要499元,这价格用优惠券就没意义了。罗技的这款音箱只要269元,减去40只要229元,比较实惠。 音质和这款音箱的价格相符,有点意外的是,低音效果不错,这么小的音箱有这样的低音效果已经很优秀了。家里还有一个老的漫步者M12便携音箱,两者一比,M12可以说没有低音,而mini boombox却有着不错的低音效果。 两者的音效则相差较大,M12凑近听立体声效果明显,声音比较清澈,但没有什么低音效果。mini boombox似乎里面有两个喇叭,但没有立体声效果,声音有点混,高音有点在后面的感觉,比较轻。感觉两者要是中和一下就好了。 总的来说,mini boombox物有所值,一般听听歌曲效果还是不错的。